第五站 宽恕我这个罪人
我们来到了大斋预备期的第五个主日,也就是大斋期开始前的主日。
如果说,基督荣耀的复活是像珠穆朗玛峰那样崇高的顶峰的话,我们现在就算来到了珠峰大本营。从今天的晚祷(Vespers)开始,我们将正式踏上大斋期的征程,向光明的灵性顶峰攀登。
这个主日的主题之一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。
我们从前面几个星期的主题知道,我们的罪将我们驱逐出了灵性的家乡,驱逐出了乐园。
教会用晚祷的仪文提醒着我们那乐园的美好和我们的离去:
“宝贵的乐园啊,无上美丽!上帝所造的会幕、无尽的欢乐与愉悦、义人的荣耀、先知的喜乐、圣徒的居所,在你的树叶声中,请向那创造万有者祈祷。求他向我开启那我曾用罪孽关闭的大门,求他使我配得分享那生命树和我在你里面居住时曾经拥有的喜乐。”
耶稣基督通过他的教会,已经向我们开启了乐园之门,向我们张开怀抱,等待我们回家。而我们这些被罪驱逐的浪子,要想返回灵性的家乡,就必须摆脱罪的奴役。大斋期则是强化我们灵魂,帮助我们挣脱罪的枷锁的训练营。
在这个主日,东正教会邀请我们思考《马太福音》第6章14-21节。这段经文为我们指出了强化灵魂的两种训练。第一种就是斋戒,训练我们的身体、心智和灵魂脱离欲望与冲动的奴役。耶稣基督提醒我们,要避开“炫耀”这个斋戒的人经常落入的陷阱。
斋戒是为了灵魂的修炼,不是为了显摆虔诚。
从罪中获得解放的第二种训练,是宽恕。这项训练其实是相当严酷的:“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,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。”(《马太福音》6:15)
罪在这个世界上称王称霸,所依赖的无非是创造分裂、敌对、隔阂,还有仇恨。而宽恕的果子,是团结、和谐和仁爱,像光明驱散黑暗一样,破坏罪得以生存的土壤。
我们宽恕一个人,意味着我们不允许这个人的罪破坏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和谐,我们不允许罪、邪恶、仇恨和伤害来主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主宰这个世界的秩序。每一次宽恕都是在消灭邪恶在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势力。
宽恕是这个主日的另一个主题。这个主日因此也叫“宽恕主日”。
在傍晚时分,东正教举行“抵暮课”(Vespers),我们有时候提到的晚祷,也是指这个。抵暮课是教会在日落时举行的集体祈祷,是每天按时刻举行的祈祷仪式之一。
和其它日子比起来,今天的抵暮课有几个重要的不同。
首先,大斋期是从这个抵暮课开始的。
我们在文章的一开始时说,“宽恕主日”是大斋期开始前的主日,现在又说,这一天日落后,大斋期就开始了。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两个说法前后矛盾。
其实不然。
东正教会秉承旧约时代和早期基督教会的传统,以日落作为一天的开始,就像圣经《创世记》所说的,“有晚上,有早晨”(《创世记》1:5、8、13、19、23、31),这是一天。所以说,日落时的抵暮课,从教会礼仪的角度来讲,是新一天的开始。日落之前的宽恕主日,是大斋期开始的前一天。
在这个抵暮课的结尾,我们还会庄重地举行“宽恕礼”。教堂里的每一个人,一个一个地来到另一个人面前,鞠躬行礼,请求对方宽恕,也把自己的宽恕送给对方。
有人可能会觉得,这个宽恕礼太小题大做了。“教堂里那么多人,有的虽然是熟人,但谁也没有得罪过谁,谈不上宽恕不宽恕。有的只是面熟,甚至是第一次见面,互相都不了解,哪来的宽恕呢?”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,是因为对罪的理解与东正教不同。
根据东正教传统,如果我们承认自己是罪人,承认自己会在言语、思想和行为上违背上帝的旨意,那么我们所说的每一句恶言、每一条不洁的思绪、每一个悖逆的行动,哪怕是发生在隐秘中,都会污染整个世界。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也都会因为别人的污染而受害。
这就好像污染河水的人不仅破坏了自己所喝的水,不仅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害,还伤害了认识的、不认识的、近的、远的,所有喝这河水的人。
我们每个人既是参与者,每时每刻都在用罪污染着这个世界,也是受害者,遭受着他人污染的伤害。
著名的俄罗斯文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东正教具有深刻的认识,他在好几部著作中,都表达了东正教的这种对罪的理解。他在小说《群魔》中写道:“每个人犯了罪后,已经是对所有的人犯了罪,而且每个人在别人的罪孽中也或多或少是有罪的。纯粹属于个人的罪孽是没有的。”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向所有人寻求宽恕,也要将宽恕送给每一个来寻求和好的人。
大斋期从这个抵暮课开始,一年当中最严格的斋戒也从此开始。上一周还允许吃的奶制品、蛋制品、鱼、油和酒也要被戒掉了,因此这个主日也叫“离酪主日”(Cheesefare Sunday)。
戒肉、鱼、蛋、奶、油、酒,是对大斋期斋戒的一个极其简化的归纳。东正教会在斋戒方面的教导要比这个复杂。
斋戒是东正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我们今后会在专门的文章中为大家详细介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