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站 攀登天梯,还是“唯独信心”?
在大斋期的第四个主日,我们纪念天梯圣约翰。
“天梯”的称号,来自这位圣人的著作《神圣攀登的天梯》(The Ladder of Divine Ascent)。他有时也被称为约翰·克利马科斯(John Climacus),而“克利马科斯”就是希腊文“阶梯”的意思。
东正教会在这个主日以天梯圣约翰为主题,一方面是因为他为我们树立的追求灵性提升的榜样,正是我们在奔走大斋期灵性征程时所迫切需要的。另一方面,圣约翰的名著《神圣攀登的天梯》,不仅为我们大斋期的征程提供了帮助,更是我们毕生行走天路的指导。
天梯圣约翰生活在六、七世纪。他从小就热爱上帝,十几岁就进入修道院,终身在西奈山苦修。
他从修士团的集体隐修开始,随后又在修道院的不远处,独自修行长达40年。他的美德和与欲望奋战的经验为他赢得了修士们的尊敬和信任,他被推举成为了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的院长。
圣凯瑟琳修道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修道院,就建在摩西曾经看见的焚而不毁的荆棘那里,至今仍有很多修士在那里过着修道生活。
在担任院长期间,为了帮助一同奔走天路的修士,圣约翰根据自己追求灵性提升的经验,在圣灵的启迪下,将自己的观察、思考和切身经历记录了下来,这就是著名的《神圣攀登的天梯》。
这部著作虽然出自寂静的修道院,但它不仅对修道者,也对一切渴望摆脱堕落,攀登灵性高峰的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见证,对东正教灵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在东正教会,圣约翰的这部著作被研究、翻译和传播的程度仅次于圣经和礼仪书。
我们用攀登高峰和长途跋涉来形容追求亲近上帝的过程,这就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会不断遇到阻力,而其中的一个巨大阻力就是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冲动。
圣约翰提醒我们,这些欲望和冲动有些是物质的,比如贪食、情欲和贪婪,而有些是精神的,比如愤怒、怨恨、诽谤、饶舌、虚伪、消沉、麻木、恐惧、虚荣,还有骄傲。所有这些都阻碍我们变得更像上帝。
《神圣攀登的天梯》包含30章,或者称为30级台阶,每一级都针对某种欲望和冲动,告诉我们这些欲望和冲动从哪里来,会以什么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,好像一名医生,为我们的灵魂诊断病因。
圣约翰不仅停留在诊断上,他还为我们开出了药方,告诉我们应当在上帝的帮助下,追求什么样的美德,来战胜这些欲望和冲动,帮助我们受伤的人性恢复到上帝创造之初本来应该具有的样式。
从大斋预备期以来,我们就在强调应当作出什么样的努力,才能得到灵性的提升,才能更加亲近上帝,有时还会把修道者的清苦和节制作为榜样。
有些朋友对这样的信仰生活方式不以为然,认为这些努力削弱了信心的作用,削弱了上帝恩典的地位。这些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崇“唯独信心”和“唯独恩典”这两个信条。
“唯独信心”和“唯独恩典”出自基督新教的“五个唯独”(Five Solae)。这“五个唯独”就是“唯独圣经”(Sola Scriptura)、“唯独信心”(Sola Fide)、“唯独恩典”(Sola Gratia)、“唯独基督”(Solus Christus)和“唯独荣耀上帝”(Soli Deo Gloria),是新教神学的五大支柱。
东正教会对这“五个唯独”的态度是,既在某种程度上同意,又在重要的方面反对。
在这个强调清苦、节制、净化和奋力攀登的大斋期,既然谈到了信心和恩典的作用,我们就先来简单聊聊“唯独信心”和“唯独恩典”。
“唯独信心”是指,人仅仅依靠信心称义。从这里延伸出来的意思就是,人是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取救赎的。而这里所说的“信心”,在新教,被普遍等同于一种心理状态,一种认识,一种态度上的同意。
“唯独信心”,与新教的许多信条一样,虽然是为了反对天主教而提出的,但却依赖天主教所构建的神学体系来生存。
东正教按照圣经相信,人得救,是通过信心,藉着上帝的恩典来实现的。但是东正教会对“信心”和“得救”的理解,却与新教和天主教不同。
我们如果说自己“信”,就必然要有所作为。
行动是信心本身的一部分。我们发出行动,不是为了赚取救赎,好像行善是为了积功德、得善报一样。我们的行动是与上帝合作,是参与到上帝的恩典之中,在上帝的帮助下,改变我们自己,使我们受伤的人性得以康复。
东正教的“得救”也不仅仅停留在将罪一笔勾销,也就是新教所说的“称义”上。我们以前说过,东正教认为“得救”主要是指“神化”(Theosis),也就是成为上帝的样式,这是一个从今生到永远的过程,是上帝来帮助,人来参与的合作过程。所以在东正教看来,通过清苦节制的生活来获得灵性的提升,丝毫没有削弱信心在人得救过程中的作用。
我们的努力会削弱上帝恩典的地位吗?
新教的“唯独恩典”是与“唯独信心”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信条,是指人自己在“得救”这件事上,起不到任何作用,都是上帝来做,人来接受。
大家可以看出来,这里面又牵扯到“得救”的定义。如果“得救”仅仅包含“称义”,而“称义”又是将罪一笔勾销,那么进行“一笔勾销”的自然只有上帝,人只是来接受。但是,东正教对“得救”的理解更为广泛,不仅包含罪的一笔勾销,更加主要的,还有人与上帝的合作。
既然是合作关系,人作为其中的一方,付出真诚的努力才是对上帝恩典的珍惜与尊重。
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,使得东正教会不能认同新教的恩典观。建立在天主教神学体系之上的新教,认为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的一种宠爱的态度,与愤怒的态度相反。也就是说,上帝的恩典不是上帝自己。可是东正教不这么认为。我们在前面的节目中说过,东正教认为上帝的恩典就是上帝自己,是上帝的神能(the Energies of God)。
得到上帝的恩典,不是简简单单地被上帝宠爱,而是真实地参与到上帝之中。
在大斋期的第四个主日,在我们重温天梯圣约翰的事迹,聆听他教导的时候,让我们也提醒自己,应当恐惧战兢,做成得救的工夫。(《腓立比书》2:12)因为耶稣基督警告我们:“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。”(《马太福音》24:1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