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站 心之所愿
我们的生活包含着许多个周期,从星期日到星期六,从一月到十二月,周而复始。
对于基督徒来说,星期日,也就是“主日”,这个基督复活的日子,是每个星期的重心,围绕着它,另外六天的活动才有意义。
基督徒的一年也有这样一个重心,这就是复活节。
东正教会全年的礼仪崇拜活动,都源于复活节,也指向复活节。耶稣基督复活,是东正教信仰的核心。纪念基督复活的节日,则是教会众节庆中的至庆,是重中之重。
这种重视的一大体现,就是教会为迎接复活节所做的准备。这是在教会传统的带领下,每一个基督徒在身体、心智和灵魂上所做的准备。在这个准备期当中,东正教会要进行一年里最严格的斋戒,因此这段时间就叫做大斋期。
大斋期是我们灵性的征程。在这征程中,指引我们取得胜利的智慧,就保存在东正教会源远流长的传统里。
我们在踏上任何征程之前,都会做出准备,大斋期也不例外。大斋期开始前的五个主日,是大斋期的预备期。大斋期其实就是复活节的预备期,而这个预备期自己又有预备期,足以体现出东正教对复活节的重视。
这些预备期的安排也是出于教会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体谅。我们在这个被罪污染的世界陷得太深了,无法迅速地将身体、心智和灵魂转换到合适的状态,来迎接大斋期的挑战,和复活节庄严的奥秘,因此需要时间,在教会的指导下,进行训练和调整。在大斋期的预备期,教会通过宣读和讲解特定主题的圣经经文,为我们重温应当如何悔改。
大斋期开始前的第五个主日,也就是大斋预备期的第一个主日,叫做“撒该主日”。
撒该的故事记载在了《路加福音》第19章的1到10节,说的是有一个名叫撒该的人,他个子矮小,因为想要看到人群中的耶稣,就爬上了路边的一棵树。耶稣回应了他的愿望,还去了他的家。
根据这个故事,开始灵性征程之前,教会教给我们的第一课就是“愿望”。
人每时每刻都被自己的愿望驱使,我想要这个,不想要那个。我们甚至可以说,人就是他各种愿望集合体现出来的实体。
耶稣说:“你们的财宝在哪里,你们的心也在那里。”(《路加福音》12:34)
人,怀有什么样的愿望,他就会以什么方式为人。
强烈的愿望能够帮助人超越自身的局限,就像撒该想要看见耶稣的愿望,帮助他找到超越自己身高局限的方法。
当我们将愿望的目标建立在正确的事物上时,我们所做出的超越就会带来灵性上的提升。
建立在错误事物上的愿望,叫做欲望,而欲望会带来堕落。
所以说,在踏上灵性征程之前,必须建立正确的愿望。
得救的第一步,是自己想要得救。基督徒悔改的第一步,是要有亲近上帝的愿望。
亲近上帝,其实是人最基本、最自然的愿望,这是人出于本能的愿望,因为人是上帝的形象。
在这个被罪污染的世界上,这种亲近上帝的本能经常被埋没、被遗忘、被人的私欲压抑着,但它的真实性却始终存在于人的内心,因为每当人去追求错误的事物时,他就会有“昧着良心”的感觉。
灵性提升的第一步,就是将我们渴望亲近上帝的本能,从私欲中释放出来,听从这种渴望,去追求像撒该那样,看见上帝。我们如果这样追求,上帝必定会回应,也会进入我们的家。